- 扫一扫加关注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服务号
- 官方微信订阅号
-
媒体声音
-
媒体关注 | 科技部:2020浦江创新论坛将集中亮相万余项技术创新需求
作为国内首个以“创新需求”为主题的科技展览,展会将以“中国需求,全球揭榜”为宗旨,组织国内外相关团队开展对接活动。通过“需求侧引领、供给侧发力,服务侧助力”,建立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助力中国创新的桥梁。科技部、浦江创新论坛秘书处16日在京召开2020浦江创新论…
2020-10-17
-
媒体关注 | 2020浦江创新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2020年10月16日下午,科技部、浦江创新论坛秘书处在京召开2020浦江创新论坛新闻发布会。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副司长张炳清、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宏凯,论坛主宾国塞尔维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一等参赞碧莲娜斯坦科维奇伊万尼奇(Biljana Stankovic-I…
2020-10-17
-
“浦江创新论坛——2020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
主办方 供图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8日电 (郑莹莹)“浦江创新论坛——2020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28日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指导,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办。 会议以“创新体系与创新策源”为主题,旨在探讨有效…
2020-09-29
-
中国科技战略院院长:政府科技计划要向外国科学家开放
一方面,我国要持续加强知识经济的内循环;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创新体系的开放程度。浦江创新论坛—2020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今天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智库的12位专家围绕“创新体系与创新策源”主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在…
2020-09-29
-
科技规划和产业链重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智库学者这样说
“科技发展要避免跟随陷阱,在我国的创新系统建设中,未来15年应该有一个以生态建设为主线的新规划。”在9月28日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2020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科技创新智库的12位专家围绕“创新体系与创新策源”主题展开探讨,有专家提出了上述…
2020-09-29
-
科学家为“地球减负”支招 企业押注碳捕获等可再生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正在成为科学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疫情让全球的碳排放量短暂下降了,但科学家认为,以经济作为牺牲并不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转向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有助于实现全球减排目标和气温的控制,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来自牛津大学和…
2020-09-02
-
将二氧化碳“注入”大地,这种罕见方法可以给地球“降温”
来自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国内外科学家,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创新、共治与合作。面对愈演愈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共治成为解决危急的必由之路。8月31日晚,2020浦江创新论坛—未来(科学)论坛在线召开,来自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
2020-09-02
-
浦江创新论坛:应对全球变暖,靠新技术更靠新观念
《巴黎协定》已经形成近5年,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能否实现?当全球变暖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哪些技术和方法可以减缓气候变化?……8月31日晚,在浦江创新论坛未来(科学)论坛直播活动中,多国科学家就…
2020-09-02
-
疫情让碳排放短暂下降,全球如何协作让“可持续”成为时尚
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的频发加剧了物种的变化。一场疫情的到来,让人类再度思考环境、物种、病毒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分析,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处于历史高位,达到330亿吨,相比1990年增长了60.8%。而这场仍在持续的全球疫情,让碳排…
2020-09-01
-
假如北极的夏天没有冰 北极熊将在何处安身?
谈到极地,普通人会感觉非常遥远,千里冰原,天寒地冻。你是否能想象,到本世纪中叶,北极的夏季可能就没有冰了,原来在海冰上行走的北极熊将在何处安身?由于海水升温,亚北极的生物种类可能一路迁移到南极,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8月31日晚,一场关于…
202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