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青年的声音

寻找青年的声音(3)丨齐鹏:做中国人自己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来源:Original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9-13    访问量:187

2021年8月第四周推文2.png

医疗机器人最近很火,通过网络公开平台查询可知,截至今年8月6日,与医疗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已达5万多家。但在这条“拥挤”的赛道上,最出名的仍要算20年多前就问世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同济大学副教授齐鹏就是在中国医疗机器人领域青年一代的奋斗者之一。都说基础研究讲究“十年磨一剑”,在他看来,技术研发也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许多人问我距离中国自己的‘达芬奇机器人’有多远?我相信瞄准一个目标进行持续、稳定、深入地攻坚,集众智、齐心协力,一定会成功。”他说。


“自动化小伙”无意间闯入医疗机器人赛道

齐鹏的本科专业是北京交通大学的自动化,大三那年,学校有和瑞典高校有交换项目,他成为交换学生之一。在瑞典,他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导师是在机器视觉、机器人领域大名鼎鼎的教授(Danica Kragic),在瑞典皇家工学院,他开始接触机器人这个领域,通过前瞻性的课程、走进顶尖的实验室、参与欧盟的机器人研发项目,齐鹏开始逐步对这个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十多年前的欧洲,医疗机器人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齐鹏在博士阶段在导师Kaspar Althoefer教授的带领下,接触到了新颖的领域和最前沿的研究,他跟随导师参与了当时欧盟著名的新型医疗机器人项目(STIFF-FLOP),结合丰富的顶级医院合作资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项目组最终开发出了新型的机器人设备来进行微创伤手术,(可补充展开)并在微创机器人领域进一步推动了软体机器人应用与发展。

“这个项目我们提出了许多非常有前瞻性想法,比如柔性的手术操作器械、新材料的应用、设计自主控制系统,等等,我们希望能进一步解放医生,让手术机器人实现进一步的智能化。”他说。

 

1606380323704.png


疫情催生“无接触”自动扎针采血机器人

2016年10月,齐鹏回国,入职同济大学。那时,中国的医疗机器人领域进一步逐渐火热,像齐鹏这样有过国外专业经历的人才分外“抢手”。齐鹏想要研究一款微创介入辅助心脏支架植入的机器人系统。

“一个小小的心脏支架植入,医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用上机器人的话,就能帮助医生轻松地完成相对复杂的手术,通过智能辅助减轻医生工作负担,另外,借助远程医疗,即使医疗水平欠发达地区也能完成标准化手术。”齐鹏说。

去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无接触”医疗器械市场开始迅速扩大。当看到护士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几层手套给患者扎针时,齐鹏就带领学生一起,开始研发自动扎针采血机器人,这款“扎针神器”的近红外光可以清晰地显示“往哪扎”,超声可以立体地告诉你“扎多深”。目前该产品已完成多次设计迭代,有望尽快装备到医院。

“目前我们的自动扎针采血机器人正准备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并且学校和医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人才支持,并且我们挖掘新的应用场景,如婴幼儿、休克病人等,技术也将不断钻研、深化。”齐鹏说。

 

640.webp.jpg


“初创公司”也需要十年积累

在上海这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地上,近年来涌现出不少医疗机器人企业及产业园区,涉及手术、康复、医学成像、肿瘤物理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想复刻‘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成功,不如看看他们是如何创业的。”齐鹏说。2012年,英国沃弗汉普顿郡的新十字医院的机器人达芬奇在两名外科医生“协助”下首次完成了一项手术,为25岁的女患者修复了心脏。这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战成名。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达芬奇机器人的美国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已经成立了10多年,并且再往前10年,又有充分的科研界的研发铺垫,他们后来将部分机器人系统送给了全球许多大学和科研单位开展研究,让全球科研人员用他们的开源资源开展科研,针对他们研究进行改进,最终推动了达芬奇机器人的不断发展。齐鹏曾经就去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针对达芬奇科研工具(da Vinci Research Kit )开展交流合作。

“很多时候要做成一件事,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没有捷径可走。”身在医疗机器人这一全球产业激烈竞争的新兴领域,齐鹏觉得既要有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又要“一猛子扎到底”的钻研毅力,用“十年磨一剑”的心态做科创企业,最终取得实实在在的胜利。

“当你觉得在风口上,是因为顺势而为,背后有很多力量推着你前进。”眼下,他觉得机会正好。

AI大会 -1.jpg

热门资讯
往届回顾更多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9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