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浦江发布

会议季活动

金句荟萃

媒体聚焦|构画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图景:一个论坛、一座城市和一个时代的浦江交响
发布时间:2024-09-0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加速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正努力构画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新图景。


浦江之畔,创新潮涌。由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将于2024年9月7日开幕。举办十余年来,这个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能级与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如同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大舞台”,持续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a


把握未来趋势,创新思想从这里发源


如何探索创新型国家之路?面对全新的课题,2008年5月,首届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浦江之窗”就此打开。此后每年,来自全球的“最强大脑”汇聚上海,围绕创新主题贡献智慧。


这种思想的激荡不仅聚焦未来趋势,探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而且着眼创新生态,为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贡献。


在地球上模拟太阳实现可控核聚变,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梦想,但极具技术挑战。“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是一个全球性的合作,参与合作的国家占到了全球人口的一半,以及整体工业能力的80%。”2023浦江创新论坛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提出了大科学合作生态创新的倡议。


气候变化近在咫尺,低碳科技同样事关全球未来。在2022浦江创新论坛上,嘉宾们以“低碳:全球创新新使命”为主题,分享全球最前沿的思考与实践。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提出扩大清洁能源技术投资、打造有利于培育全新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加强国际合作等三个建议。


核能、低碳、人工智能、脑科学……一批产自浦江创新论坛的前沿成果走向世界,启迪创新思想、传播创新理念、激励创新精神。


有人回忆,早在10年前的2012浦江创新论坛上,当下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已是讨论焦点,来自产业界和科技界的交叉研讨提出了加强研发关键零部件等真知灼见。


近年来,更有探索宇宙未解之谜的深海中微子装置、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科学计划等重大国际科技项目在论坛上首发,倡议广大学者站在同一个“问号”前,携起手来向科技创新要方法、找答案。


更盛大的规模,更热门的议题,2024浦江创新论坛将为全球科技创新注入更多活力。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论坛的年度主题为“构建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将重点组织“1+24+2+2+X”场活动,包括但不限于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24场专题论坛等,论坛内容涵盖未来材料、空天海洋、量子科技等全球前沿技术,以及科技金融、科技伦理、科技人才等创新议题,另有长三角、主宾省重要科技成果研究报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颠覆性技术大赛成果等现场发布。


建设创新网络,“朋友圈”永不落幕


就像中国链接世界的窗口,以浦江创新论坛为中心,一张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网越织越密。


“主宾国”是浦江创新论坛2012年以来创设的特色机制。论坛期间,主宾国会派出政府、行业、学术界及研究机构的代表来到上海,进行论坛交流、成果展示、参观走访等一系列高层次科技外交活动。更有“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例如先后举办英国分论坛、多伦多分论坛,成立上海创新中心(伦敦)、上海技术交易所伦敦分中心等。


2023年的主宾国巴西是第一个来自南美洲的主宾国,标志着论坛“朋友圈”的扩容。“在两国领导人带领下,我相信两国科创领域一定能迎来更富有成效并有益于两国的成果。”巴西创新研究署主席塞尔索·潘塞拉说。


上海市科委与巴西创新研究署签订合作备忘录的同时,“中国—巴西创新周”“中巴纳米科技研讨会”“2023科技外交官上海行”“中巴之夜”等交流活动配套举办,助力提升中国与多国政府、国际组织创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004a627015572452325928be8dc3d720


目前,已有德国、芬兰、俄罗斯、以色列、英国、丹麦、葡萄牙、新加坡、塞尔维亚、阿联酋、荷兰、巴西等12个国家先后受邀作为主宾国参加论坛。在即将到来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匈牙利将成为第13个主宾国,开启与中国的科技创新合作新篇章。


有政府间的官方交流,更有亲密无间的民间合作。盖茨基金会致力于推动全球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是著名的科技创新国际组织。受访人士回忆,2019年在浦江创新论坛的主动拜访和邀请下,盖茨基金会与上海结下深厚友谊,由其支持的全球健康与发展分论坛已成为浦江创新论坛的一张新名片。


友谊,从论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盖茨基金会有关负责人看来,近年来盖茨基金会与上海的合作持续升级,上海和长三角合作伙伴关系项目、上海全球健康与发展卓越中心、疟疾防治等一批科技创新项目为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打造了生动样板。


2024年,由浦江创新论坛编织的创新网络将继续扩大。本届论坛邀请了300余位来自国际组织、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专家与学者共同参与这场国际创新盛会,其中境外嘉宾来自匈牙利、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比例近40%。


培育创新要素,“生态圈”拔节生长


良好的科技发展,需要人才、技术、项目和资本集聚,促进创新要素顺畅流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涵养开放创新的“生态圈”。


浦江创新论坛用两大盛会携手全球“共赢”:全球技术转移大会打造企业和科研团队之间的技术供需快车道,全球创业投资大会“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


一组数据说明论坛集聚创新要素的硬实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的供需对接平台用数字化手段把全球400多万家科技型企业联通起来,吸引企业发布超数千条技术需求,全球均可“揭榜”;全球创业投资大会首届举办即有全球1000多个A轮融资前的创业项目报名,500多家孵化机构、200多家投资机构参会。


着眼2024年,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将打造“1+3+365”展会对接模式,1个全球供需对接平台实时在线服务全生态,3天展览展示+活动要素集聚全球化,365天持续对接全流程。全球创业投资大会将通过创投论坛、路演马拉松、投资机构/项目展示区等,致力于将上海打造成为全球技术创业投资的首选地。


此外,浦江创新论坛持续跟踪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进展,为全球创新生态贡献智力成果,仅2023年就有10余份重量级研究报告发布。


其中,《2022“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科学家分析报告》以近10年时间、总计超过70万条第一手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覆盖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含圣何塞)等20座全球科创中心,分析全球高水平科学家的涌现与迁移大趋势,报告显示十年间上海高水平科学家增长近3倍。2023年,该系列报告进一步分析表明,新加坡、深圳、波士顿、上海、纽约位列全球教育、科技、人才综合发展的“理想之城”前五位。


d5508870b3b3120eb8c2bf5034c864e4


近年来,上海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紧紧抓住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这个核心任务,实现了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整体效能的大幅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这座创新的理想之城,正持续为全球科技创新注入动力。


百川归海,创新涌流。浦江创新论坛这场国际科技盛会,不仅见证上海、乃至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进步,也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合作的未来,如同浦江之水奔流不息。


上一条:2024浦江创新论坛(第十七届)简要日程公布

下一条:2024浦江创新论坛即将举办,这些亮点抢先看→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 上海浦江创新论坛中心 沪ICP备18034787号-1 沪ICP备05040256号-8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98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