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2024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Harvest HUB)将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办。会上将发布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朱学彦研究员牵头战略规划研究团队合著的《大国大城创新之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战略研究》一书。
书名:《大国大城创新之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战略研究》
作者:朱学彦、胡曙虹、蒋娇燕、张仁开、周少丹、张晅昱、高继卿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大时代,需要大战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谋划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成为许多国家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挑战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开展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战略研究是上海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寻找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基础。
《大国大城创新之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战略研究》一书遵循战略研究的理论及方法,从全局视角出发,聚焦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议题,开展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及现实问题探索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希望从理论及实践层面破解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难题。全书从“战略引领—主体支撑—创新加速—空间响应—面向未来”5个篇章展开,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聚焦科技创新的主体、活动、空间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策略等,总结上海科技创新发展已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未来发展思路,以期在新发展阶段中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为支撑上海实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宏伟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 序
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是普遍的事实。今天的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和全球治理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身处大变局之中,我们每天都在以不同方式感知变化、理解变化,进而寻找新的触发点和契机。
人类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袭来,关于科技创新的讨论不绝于耳,每个人的命运也受此影响。科技创新的基础、重点、难点都在城市。上海,海纳百川、包容并蓄,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风雨兼程走过十年。作为中国重要的智库,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不仅是这段时代变迁的观察者,更是上海鲜活的科技创新发展历程的直接参与者。我们发展真实世界的科学学,剖析科技创新发展背后的规律、社会迁变与创新治理决策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那些顺应规律、充分释放创新活力的政策和措施,如何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在科技创新的大议题下,妙趣横生的题目很多,几十年来上海在科技创新的战略、体制和政策方面不断选择与实验,我们试图以理论逻辑阐释未来发展方向,聚焦科学、技术和创新的规律,希望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以历史逻辑揭示发展脉络,深入解析全球科创中心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演化轨迹,寻找科学、技术、创新在全球城市发展过程中刻画的痕迹,从中探寻对上海的启发。以现实逻辑指导发展实践,在科技创新主体上,我们关注大学、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关注如何更好地培养未来的人;在创新活动上,我们探求贯通创新全链条的挑战和破解之法;在区域创新上,我们探索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协同机制;在发展全局上,我们研究科技创新如何更好支撑和引领科技创新强国建设。
历史并未终结,而在重新开始,上海为这种重新开始注入了活水。这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充满着不确定,也蕴含着无限可能。今日将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倾注了我们对科技创新决策研究的热爱和执着,也表达了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深情和期盼。期待这本书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思考今日上海和未来的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认识上海科技创新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者团队简介
朱学彦,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战略与区域创新。近年来,主持一系列国家、上海、长三角等有关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研究,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等相关研究,执笔“2022-2035年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发展规划”等重大项目研究。“2022-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发表论文《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的演变及内涵研究》、专著《上海科技创新发展与改革40年》、译著《国家创新体系概论》等多篇(部)。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战略规划研究团队致力于科学、技术与创新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并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实践,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围绕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持续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上海市发改委及市科委等的战略咨询研究项目,聚焦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等完成系列重大战略及规划研究,深度参与上海“十三五”“十四五”、新一轮中长期(2020-2035)及“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研究及编制。与在沪国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及上海核工院、中石化等一流创新企业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系统性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来源:三思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