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需求,全球揭榜,书写全球技术交易的“新名片”——作为2023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2023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将于9月10日-12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办。
本届大会以“万‘象’需求·全球揭榜,技转生态加速度,创新发展新格局”为主题,设置10000平方米线下展区,主宾国为巴西联邦共和国,主宾省为湖北省,共设18个国家地区主题馆,吸引13个国家、8个地区参展。线上线下共有600余家机构加盟助力,打造资源流通集散地;近20家行业龙头集聚释放3000余项技术需求,600多家高校院所待转化优质成果重磅亮相,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小企业创新产品首发首秀,“一会”看遍科技前沿新风尚。
四年前,上海举办了国内首个以“创新需求”为主题的科技展会,打造全球创新需求集成地。此后,大会每年都推陈出新,逐渐搭建起“全要素”技术要素市场和“不落幕”的需求对接平台。今年大会在线上线下同步设立“INNO智汇馆”,首次对外发布2万余个全国高精尖人才岗位需求,至此,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也“尽入彀中”,全球创新要素配置流通的版图更加完整。
创新需求、人才支撑、资本力量,经过数年打磨迭代,一个更加繁荣喧嚣、永不落幕的全球创新资源集散枢纽地已颇具规模。
重视“人”的力量,
“第一资源”纳入创新要素版图
今年的全球技术转移大会线下会场里,一块名为“INNO智汇馆”的大屏幕成了全场焦点。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企业人才招聘信息,部分发布人才需求的企业也来到会场,如有资历匹配者,在线投递简历即可完成对接。
“招聘研发总监1名,专业要求免疫学、生物化学、医学、细胞生物或肿瘤学等,年龄38-40岁,薪资40000-50000元。”这是康德(深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屏幕上每页展示12家企业,截至目前一共有1771页,简单算来这样的信息已经发布了2.1万条,其中,需求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岗位达2000多个,最高年薪达180万元。
这是在全球技术转移大会的平台上,首次发布全国高精尖人才的岗位需求。康德(深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科技中小企业发展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借助全球技术转移大会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平台,希望能为公司招揽来适合岗位的人才。
2021全球技术转移大会
重视“人”在技术转化中发挥的作用,一直以来是全球技术转移大会的宗旨。四年前的首届大会上,当时尚不为人关注的科技成果转化“红娘”——科技服务中介就首次亮相于聚光灯下。如今已经没有人会小看这中介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穿针引线”的作用。
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已经成为技术经理人的盛会,据透露,本届大会共吸引到5693位技术经理人和302家服务机构共同参与供需对接,会上还将首次举办技术经理人“淘”展活动,届时将有100余位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服务机构等技术经纪人和技术经理人组队,在大会现场进行需求挖掘、成果对接,促成意向合作。
为了调动技术经理人的积极性,在大会期间促成更多对接,市科委还拿出真金白银做“嫁妆”。据悉,凡在9月10日-12日期间完成对接的项目、人才,促成对接的技术经理人均可获得双倍积分奖励,积分与现金可1:1兑换。
需求、成果齐亮相,
大会“首发地”和“集成地”的效应显现
“每年的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往往是中国龙头企业集中发布创新需求的风向标。”资深技术经理人杨文硕说。
今年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中国商飞大飞机创新谷、阿斯利康、微创医疗、沈德无创时代等近20家行业龙头将集聚释放3000余项技术需求,除此之外,600多家高校院所待转化优质成果将集体亮相,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将首发首秀,全国技术需求“首发地”和全球创新需求“集成地”的效应已然显现。
微创医疗携旗下的奇迹点孵化器今年是首次参加大会,一口气便发布了近30项需求,其中,超一半需求是为入孵企业而征集。孵化器相关负责人表示,征集需求的“揭榜”模式可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中小企业5年生存率“双极低”问题,能有效促进科技企业壮大。
2022全球技术转移大会签约仪式
为加速技术匹配对接,去年,一个汇集了31个国内技术转移分中心、260余家长三角服务机构、206个海外技术转移渠道的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InnoMatch)已经启动,一键发布、智能匹配和高效社交的三大特点,让技术对接不再“劳心劳力”。
一年来,InnoMatch累计征集2059企业的3343项需求,最高意向总投入250亿元。其中163家跨国企业、国央企、上市企业和大企业累计发布技术需求480余条,与435家中小企业开展创新链、产业链融通。目前平台共收到解决方案1230个,实现意向或正式交易30.47 亿,并促成签约116项,签约金额共计2.62亿。值得一提的是,InnoMatch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新加坡知识产权公司(IPI)的合作成为了“上海-新加坡”的战略合作内容。
“朋友圈”越做越大,
永不落幕的大会跑出创新“加速度”
三年前,应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的要求,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在上海应运而生。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供需双方的创新桥梁,三年来大会的成绩单十分亮眼:共计汇聚中国创新需求1.3万余项,释放需求投入金额超500亿元,通过全球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供需对接率达50%,汇聚900余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产品、1600余项国际国内待转化科技成果,达成意向交易额近50亿元。
近年来,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以“永不落幕”的姿态加速在全球扩大影响力,创新资源要素流通跑出“加速度”。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副总裁曹申透露,今年大会尚未启幕,已经征集到中国创新需求3000多项,释放需求投入金额超250亿元。
2021全球技术转移大会
“加速度”也体现在了展会规模上。今年大会共设18个国家地区主题馆,吸引13个国家、8个地区参展,国际化程度创下历年之最。巴西作为主宾国首次参展,大会期间,巴西馆将从农牧业、绿色能源、纳米科技、生物材料、航空及其他领域,找到最佳的合作伙伴及解决方案。
一年一度的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已经成为“巩固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展示新成果”的“秀场”。据悉,在今年会场上的国家科技创新展区,还将展示以第二次青藏科考为主题的西风-季风与亚洲水塔、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近100项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