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桨影,一城新梦,在苏河划开科技青年的创新航道
发布时间:2025-09-19

如果创新精神也能被具象化,会是什么样子?在苏州河畔,答案或许藏在一支支赛艇的浪花之间。2025浦江创新论坛Y-Hubs苏河赛艇争先赛暨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走进普陀”活动如约启航。当50余位青年科学家换上运动服,在水上击桨奋进时,这里不仅见证了体育与科创的双重激情,也映射出科技青年勇于跨界、拥抱未来的鲜活气质。


image


在桨与水之间,这些科研青年们,有人感慨“今天‘艇’累的,但明天会很有成就”,有人在队伍的逆流中看到了科研的本质。对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科研年轻人而言,赛艇不仅是体能的考验,更像是一场横跨科学、体育与城市的集体探索。“就像我们的基础研究,逆流而上,终会抵达远方。”


逆流而上,从同船共桨到同题共解


在苏州河畔,青年科学家们作为“船员”坐进赛艇,感受到的不只是水上的速度,更有一种集体协作带来的奇妙张力。

“刚体验了一把赛艇!挺有意思、挺刺激、挺有成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筹)邹海医生坐在桨手的位置,与队友协作共进,心向同一目标。在邹海看来,赛艇与科研探索未知的旅程极为相似,“有时候做科研,就像逆流而上,经历不断的实验、反思,就会迎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水上的分秒配合让他仿佛回到了科研攻关的现场,“或许看不清前路,但每一次齐心协作,都是突破不确定性的关键。”


image


类似的感受也出现在上海凯乐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张政的口中,他把创业与科研的漫长周期,和赛艇运动的耐力比拼做了类比,“其实做医疗器械或者药物研发,周期往往很漫长。你可能一时快,但如果没有团队的默契和共同信念,是很难走到最后的。”从2015年开始创业,到如今带领团队深耕人工智能和医疗交叉领域,他始终认为,短期的快慢和最终成绩未必直接相关,“真正关键的,从来都是那份咬牙坚持的劲儿和心里的那股信念。”

上海脑回跃变科技有限公司/荧博(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梁馨方谈及脑科学创业时也坦言:“我们团队最珍贵的,是在困境和未知中仍能抱团共进、彼此激励。”水花四溅间,这些青年科学家用力划桨,协同创新真正从“同船共桨”出发,延展到“同题共解”的未来舞台。

“跨界”青春,在城市与科研的河流里前进

船与桨,正如团队工作的协作与默契,彼此依存,缺一不可。作为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易扬擅长将遥感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入城市治理,推动城市生态的高质量发展。在这场以苏州河为舞台的赛艇赛事中,她看到了一幅城市绿色发展的生动画卷。“今天,我们置身于碧水蓝天之间,眺望苏州河两岸郁郁葱葱的植被,这体现了绿化市容工作的直观成果,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我们需要弘扬这样一种精准配合、协同共进、可持续的‘赛艇精神’。”

邱月淇是今年2025年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青年科学家转化科学奖的唯一获得者,在这位“00后”博士看来,这一突破并非偶然,而是源自对“让技术真正落地、解决真实难题”的执着追求。而此次与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青年科学家“同船竞技”,让她更直观地感受到跨界碰撞的魅力:“大家一起划船时没有身份界限,更多的是一种团队协作和青春活力。”在邱月淇看来,科学的创新和体育的竞技都离不开体力与心力的双重淬炼,“共同的精神,就是不断突破、不断挑战自己,这种氛围其实也会反哺到我们日常科研和创业当中。”


image


科技与体育的碰撞让这场活动有了不止于胜负的意义。它不仅连接了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青年科学家,也让“创新”在城市的日常里变得可感、可亲、可传递。“每一桨下去,都是一次对未来的探路。”

来源:上海科技

快讯订阅
请填写系列信息以获得浦江创新论坛最新鲜的内容推送
姓名
单位
邮箱